攝影技巧 理論篇 如何拍攝強烈震撼人心的黑白照片
黑白照片,摒棄了景物的色彩干擾,以黑白灰的層次,展現景物細節質感,并以此表現事物內在或事物間關系。
它具有強烈震撼人心的效果。而數碼單反相機的“單色”照片,是模擬黑白膠片的使用、沖洗、放大的效果,得到傳統黑白照片。它忠實地繼承了膠卷時代黑白照片的表現,也得到了廣大影友的喜愛。
任勇攝尼康D80 相機鏡頭焦距50mm 光圈f/10 速度1/160s ISO100、
黑白的人像作品,從來都給人以經典感受,可以久久回味。剝離了色彩對于人物的描繪,黑白灰展現出一些超乎現實的元素——形狀、質感、內部結構。我們通過仔細觀察作品畫面:黑色圓形的帽子,白色的服裝,以及人物皮膚的灰色層次,更為重要的在于模特的骨感所帶來的柔美線條,確有很多令人品味的深層次感受。同樣這種品位,我們也可以在黑白調的風光攝影作品中得到。
黑白照片的基調通常概括為三種,即高調、低調和中間調。高調與低調照片,根據題材、內容的不同,讓畫面上充滿大面積的黑色或白色,而以小面積的對應亮度,來強化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高調照片
高調是以大面積的白色或淺色影像與小面積的深色影像相對比而形成的畫面。一般在畫面中深色和暗部是作品的主體或重點,白色和淺色部分是畫面的襯底或次要部分。高調畫面給人一種輕快、純潔、淡雅、明亮的感覺,適于表現兒童、少女、白色鳥類一類的題材。
mcbernie 攝佳能 EOS 5D 相機鏡頭焦距82mm 光圈f/10 速度1/125s ISO50
拍攝人像或小品的高調作品時,背景應選擇白色或淺色做底色,且在布光時應加大背影光的強度,以增強與被攝主體的明暗反差。拍攝人物肖像類作品,被攝人物服飾也應選擇白色或淺色的衣物為主,以保證畫面中黑色和暗部是作品中的畫龍點睛部分。
用數碼單反相機拍攝高調畫面,在測光時應當選擇暗部主體為測定點,也可以在平均測光的基礎上增加1.5~2 級的曝光量,保證畫面呈現明亮的感覺。
低調照片
低調是以大面積的深暗影像與小面積的淺色影像相對比而形成的畫面。淺色和明亮的部分是作品的重點和中心,黑暗部分面積雖大但一般只是作為畫面的背景或襯底起交代環境和渲染氣氛的作用。
mcbernie 攝佳能 EOS 5D 相機鏡頭焦距35mm 光圈f/5 速度1/125s ISO125
低調更多運用在紀實、人像和特定的風光攝影作品中,它的深沉、憂郁感覺,更多地讓觀眾沉浸在對人生的思考中——苦難、隔膜、孤獨等。作品讓模特以在人像紀念碑式的姿態中,用小面積的光源與煙霧造成類似墮落天使的感覺,大面積的黑灰背景,似乎傳遞著黑暗現實的隱喻。
低調畫面適宜表現內容沉重、莊嚴、憂郁、恐怖和神秘一類的題材作品,采用逆光、側光或柔和的局部散射光,低調畫面可將拍攝現場中雜亂的背景和與表現主題無關的器物隱藏在黑暗中,使主體處明亮處更顯突出。
mcbernie 攝佳能 EOS 5D 相機鏡頭焦距60mm 光圈f/11 速度1/125s ISO100
低調的黑白作品,運用得當還可以帶來華貴的感受。作者使用仰拍的視角,人物藐視的眼神,多少令人感受不易接近之感。
拍攝低調人物肖像作品時,通常老人、堅毅男性,當然,在拍攝女性身體線條時,也有探索性地應用。拍攝中通常使用黑色或暗色背景,并利用逆光、側逆光發,用高光勾勒出人體邊緣。拍攝時測光要以明亮處為參考點,并適當減小半級曝光量,以保證背景能暗下去。
中間調照片
我們日常拍攝的黑白照片,通常都是屬于中間調照片。它與高調與低調照片不同,畫面中一般不存在大比例的黑色或白色。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黑白灰的影調層次變化。黑白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在膠片時代,把照片中的、人眼可分辨的從黑到白的灰過渡,分為12 級,以追求較為豐富的層次變化。在數碼時代,計算機可以把照片中的灰過渡更為細分到256 級,但如何讓黑白攝影作品展現得更為出色,還需廣大攝影人針對新技術、新材料進行深入研究。
俊羽 攝佳能 EOS 5D Mark II 相機鏡頭焦距70mm 光圈f/4 速度1/500s ISO100
拍攝人像作品時,使用橙鏡,可以增加人物面部的亮度,使模特肌膚的細節得到很好的高調表現。尤其是針對東方人黃皮膚的色彩特點,它在提高模特臉部亮度的同時,與黑頭發形成強烈對比。
通常使用數碼單反相機拍攝黑白照片,會感覺黑白灰的效果不佳——照片整體發灰、反差對比不強,缺乏黑白照片震撼效果,就認定數碼拍攝黑白的效果不好。但如果我們從傳統黑白照片的拍攝和制作過程的整體來理解,就會明白這種現象并非數碼攝影的弱點。
吳家凱攝佳能 EOS 1Ds Mark III 相機鏡頭焦距70mm 光圈f/11 速度1/60s ISO100
中間調作品的更多魅力,在于可被展現的灰調子中——在光影變幻的樹林和小河上,所有的層次都需要得到完美的體現。這需要作者在觀察這絢爛的秋季景色時,從頭腦中屏蔽掉色彩的影響,想象到灰色層次的表現:高調的岸邊金黃的樺樹林、河水反光的高光體現,中灰色調中的河岸以及陽光下的松樹林,還有陰影中樹林的暗調體現。相信這些都是作者拍攝前有所設想的。
傳統黑白照片從拍攝前期即開始進行影像控制,不同的黑白膠片具有不同的特性,它們在顆粒細膩程度、黑白灰層次表現上有所不同;而在拍攝時,拍攝者通常會根據不同的拍攝環境(自然、城市、人像)在鏡頭前增加不同的色彩濾鏡,提高某些景物色彩的亮度;而在后期的膠片沖洗、相紙選擇、顯影、定影時進行相應的藥品配方和時間控制,來細致控制圖像的層次與反差。這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控制。